超前斜撐,是近期基坑工程領域的一種創新工藝(工法)。嚴格來說,也不算太近,從公開資料來看,也有四五年的歷史了。
超前斜撐,又叫超前斜支撐、超前注漿斜支撐。本質上,它還是屬于斜支撐,是基坑內支撐的一種。
基坑內支撐基坑內支撐,又稱作內支撐、內撐、支撐,通常指的是水平內支撐,是基坑工程支擋結構中的一種受力構件。
內支撐一般和支護樁組合使用。在使用了內支撐的情況下,基坑開挖后,土壓力傳到支護樁上,再由支護樁傳到內支撐上,內支撐就是這個體系的終極受力(承載)構件。
設置了內支撐的基坑開挖現場照片
斜支撐斜支撐,是相對水平支撐來說有點斜。
大部分內支撐,其支撐桿件都是位于同一個平面內的,這樣的內支撐就是水平支撐。而支撐桿件不在水平面,與豎向有夾角,處于傾斜狀態的,就是斜支撐,有人又稱之為斜撐。
設置了斜支撐的基坑開挖現場照片
長三角區域,也就是江浙滬,當地習慣于把斜支撐稱作斜拋撐。
超前超前,就是提前。
超前支護,就是提前支護。
“超前”這兩個字,較常見的是“微型樁超前支護”、“管棚超前支護”。說的都是打了一個提前量,提前做好了措施上的準備。
傳統上的土釘墻,分層開挖分層支護,開挖到底、全部支護結構完全進入正常工作狀態了,這一段基坑應該才能保持穩定。如果在分層開挖的過程中,在開挖到某個分層面的時候,不穩定了,怎么辦呢?那就想辦法讓它提前穩定,微型樁就是起到這個作用的,這樣的做法就叫做超前支護。
超前斜撐超前斜撐,和普通斜支撐相比,超前了個啥?
對于普通斜支撐而言,挖土是盆式開挖,先挖中心后挖四周,支護樁內側的土先留一個斜坡土臺,斜支撐做完了再開挖那個斜坡土臺。
也就是說,普通斜支撐是在挖土后施工的。
超前斜撐,是在土方開挖前就施工好了的,土方開挖的時候可以一次性開挖到底,不必留土等待斜支撐施工。超前斜撐的超前,就超前在這里。
一般來說,超前斜撐在整個基坑工程施工流程中的位置,大概相當于錨桿,兩者都是在開挖出冠梁作業面、冠梁施工前就做完的。然后,在做冠梁的時候,做好與冠梁的連結節點的處理。